论语的相关成语

共 349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论语的成语有【事在萧墙】【笃信好学】【鸡黍之膳】【尽美尽善】【直谅多闻】【祸起萧墙】【乘桴浮海】【一箪一瓢】【举直措枉】【松柏后凋】【以文会友】【成人之美】【驷不及舌】【克伐怨欲】【见危授命】【穿窬之盗】【博文约礼】【三纲五常】【兄弟怡怡】【肤受之诉】【去食存信】【言行相副】【四海皆兄弟】【天下归心】【善与人交】【杀鸡焉用牛刀】【枉道事人】【匹夫小谅】【瑚琏之器】【不弃故旧】【富贵浮云】【卑宫菲食】【千乘之国】【必不得已】【当立之年】【屏声敛息】【龟玉毁椟】【从井救人】【不忘久要】【温良恭俭让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论语相关成语

事在萧墙

shì zài xiāo qiáng

谓祸乱出自内部。事,变故;萧墙,宫室内当门的小墙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内乱。谓祸乱出自内部。事,变故;萧墙,宫室内当

详细解释

笃信好学

dǔ xìn hào xué

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,勤学好问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学习方面。笃信:忠实地信仰。指对道德和事业抱有坚定的信心,勤学好问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鸡黍之膳

jī shǔ zhī shàn

指杀鸡做菜,用黄米做饭。比喻家常便饭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生活等。黍:黄米;膳:饭食。指杀鸡做菜,用黄米做饭。比喻家常便饭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尽美尽善

jìn měi jìn shàn

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无缺。同“尽善尽美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八佾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做事。尽:极。极其完善,极其美好。形容事物完无缺

详细解释

直谅多闻

zhí liàng duō wén

为人正直信实,学识广博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有学问的正直人。直:正直;谅:信实;多闻:学识渊博。为人正直信实,学识广博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祸起萧墙

huò qǐ xiāo qiáng

比喻家里、内部。祸乱从内部发生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萧墙: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;用作屏风。比喻家里、内部。祸乱从

详细解释

乘桴浮海

chéng fú fú hǎi

乘小筏子浮游海外。比喻远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远行。桴:小筏子。乘小筏子浮游海外。比喻远行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

详细解释

一箪一瓢

yī dān yī piáo

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形容生活清贫。一箪食物,一瓢饮料。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

详细解释

举直措枉

jǔ zhí cuò wǎng

选用贤者,罢黜奸邪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谓语,选用贤者,罢黜奸邪。举:选拔,任用;枉:弯曲,比喻邪恶的人;错:废置,罢黜;直:笔直,比喻正直的人

详细解释

松柏后凋

sōng bǎi hòu diāo

寒冬腊月,方知松柏常青。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罕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寒冬腊月,方知松柏常青。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

详细解释

以文会友

yǐ wén huì yǒu

通过文字结交朋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通过文字结交朋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曾子曰:‘君子以文会

详细解释

成人之美

chéng rén zhī měi

成全别人的好事。也指帮助别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褒义,指赞助别人成事。成:成全;帮助;美:好事。成全别人的

详细解释

驷不及舌

sì bù jí shé

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话说出来,再也无法收回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说一不二。一句话说出口,驷马拉的车也追不回。比喻一句

详细解释

克伐怨欲

kè fá yuàn yù

①指好胜、骄傲、忌刻、贪婪四种恶德。②指关于四种恶德的理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宽问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①指好胜、骄傲、忌刻、贪婪四种恶德。

详细解释

见危授命

jiàn wēi shòu mìng

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在危急关头勇于献身。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穿窬之盗

chuān yú zhī dào

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盗贼。穿:指穿壁;窬:通“逾”,从墙上爬过去。从墙上爬过去。指钻洞和爬墙的盗贼。

详细解释

博文约礼

bó wén yuè lǐ

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虚心向学。博:金我,广;约:约束。广求学问,恪守礼法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:

详细解释

三纲五常

sān gāng wǔ cháng

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。三纲;即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。五常;即仁、义、礼 、智、信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何晏集解:“马融曰

详细解释

兄弟怡怡

xiōng dì yí yí

兄弟和悦相亲貌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兄弟和悦相亲貌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子路》:“切切偲偲,怡怡如也,可谓士矣。

详细解释

肤受之诉

fū shòu zhī sù

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

详细解释

去食存信

qù shí cún xìn

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比喻宁可失去粮食而饿死,也要坚持信义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

详细解释

言行相副

yán xíng xiāng fù

见“言行相符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”宋・邢昺疏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言行相符”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

详细解释

四海皆兄弟

sì hǎi jiē xiōng dì

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分句,含褒义 。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国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。 复制出处:春秋

详细解释

天下归心

tiān xià guī xīn

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政策好。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尧曰》:“兴灭国,继

详细解释

善与人交

shàn yǔ rén jiāo

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善于与别人交朋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:“子曰:‘晏平仲

详细解释

杀鸡焉用牛刀

shā jī yān yòng niú dāo

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阳货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分句,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

详细解释

枉道事人

wǎng dào shì rén

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国君。后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于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泛指不择手段取悦与讨好别人。枉:违背;道:正道;事:侍奉。原指不

详细解释

匹夫小谅

pǐ fū xiǎo liàng

”后以“匹夫小谅”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节小信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《后汉书・皇甫嵩硃俊传论》:“故梁衍献规,山东连盟,而舍格天之大业,蹈匹夫之小谅

详细解释

瑚琏之器

hú liǎn zhī qì

比喻人特别有才能,可以担当大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公冶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人有才。瑚琏: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,夏朝叫“瑚”殷朝叫“琏”。比喻人特别有

详细解释

不弃故旧

bù qì gù jiù

不轻易抛弃老朋友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处世。弃:抛弃;故旧:旧交。不轻易抛弃老朋友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微子》:“故旧无大故,则

详细解释

富贵浮云

fù guì fú yún

意思是不义而富贵,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。比喻把金钱、地位看得很轻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述而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不看重富贵。意思是不义而富贵,对于我就象浮云那

详细解释

卑宫菲食

bēi gōng fěi shí

指宫室简陋,饮食菲薄。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节俭的功德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泰伯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不讲究享受。指宫室简陋,饮食菲薄。旧时用以称美朝廷自奉

详细解释

千乘之国

qián shèng zhī guó

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先进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中等诸侯国。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。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必不得已

bì bù dé yǐ

必然不能得止。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。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实在不得不如此。必然不能得止。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

详细解释

当立之年

dāng lì zhī nián

指三十岁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三十岁。指三十岁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为政》:“三十而立。”用法:偏正式;作宾语;指三十岁。

详细解释

屏声敛息

píng shēng liǎn xī

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。”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。汉・蔡邕《表贺录换误上章谢罪》:“臣邕怔营惭怖,屏气累息,不知所自投处。”一般作定语、状语,指悄不出声

详细解释

龟玉毁椟

guī yù huǐ dú

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。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季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比喻辅佐之臣失职而使国运毁败。龟甲和宝玉在匣中被毁坏。比喻辅

详细解释

从井救人

cóng jǐng jiù rén

跳到井里去救人。原比喻徒然危害自己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行为。现多比喻冒险救人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雍也》。一般作谓语,比喻冒险救人。跳到井里去救人。原比喻徒然

详细解释

不忘久要

bù wàng jiǔ yào

不忘记旧友情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。一般作谓语,用于处世。久要:旧约,旧交。不忘记旧友情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久要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

详细解释

温良恭俭让

wēn liáng gōng jiǎn ràng

原意为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忍让这五种美德。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。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。出自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