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6卷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。头、脑:比喻线索或根由。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。 复制出处:明
详细解释
说话啰嗦;一说起来没个完。出自宋・郑思肖《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说话啰嗦;一说起来没个完。 复制出处:宋・郑思肖《答吴山人问远
详细解释
危险到只有一根头发牵拉的时刻。比喻极其危险。出自唐・韩愈《与孟尚书书》:汉以来,群儒修补,百孔千疮,随乱随失,其危如一发引千钧,绵绵延延,寖以微灭。一发:一根头发。危险到只有一根头发牵拉
详细解释
谓不食不眠。出自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黄九郎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不食不眠。 复制出处: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・黄九郎》:“生邑邑若有所失,忘啜废
详细解释
弥月,指小孩出生满一个月。祝贺人生子满月之词。出自诗经大雅生民。金瓶梅第三十一回:“此日又是西门大人公子弥月之辰。”弥月,指小孩出生满一个月。祝贺人生子满月之词。 复制出处:诗经大雅生民
详细解释
指旧的王朝被推翻;建立新的政权。引申指时代变化很大;与旧时代的情况大不相同。有时也指外敌入侵。出自毛泽东《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政权
详细解释
完全一样。出自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完全一样。完全一样。 复制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十九回:“佘道台见了这副神气
详细解释
比喻外表很华美,而里面一团糟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比喻徒有其表。金玉:珍宝。比喻外表很华美,而里面一团糟。 复制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比喻徒有其表。例子:我不喜欢
详细解释
洗雪冤屈,发泄怨恨。洗雪冤屈,发泄怨恨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原指相貌健美;为人公平不偏。后多用来形容非常大;无与伦比。出自《诗经・唐风・椒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物与物比较。硕:大;朋:比。原指相貌健美;为人公平
详细解释
调弄风月。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。出自元・查德卿《醉太平・春情》曲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男女之间。调弄风月。喻男女间的谈情说爱。 复制出处:元・查德卿《醉
详细解释
形容态度和气,使人愿意接近。出自明・李开先《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态度。形容态度和气,使人愿意接近。 复制出处:明・李开先《贺邑令贺洪滨奖
详细解释
罪孽的渊海,情欲的天国。指青年男女深溺于爱情造下的罪孽境界。出自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五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男女之间。孽:罪孽。罪孽的渊海,情欲的天国。
详细解释
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出自明・周楫《西湖二集・救金鲤海龙王报德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刚强正直,不逢迎。刚强正直,不逢迎,无偏私。 复制出处:明・周楫《西
详细解释
心情平静,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,不生气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年》:君子听之,以平其心,心平德和。心情平静,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,不生气。 复制出处: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二十年
详细解释
要掩盖坏事的真相;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。出自春秋・左丘明《左传・昭公七年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盖:遮掩;弥:更加;彰:明显。要掩盖坏事的真相
详细解释
比喻有意为难。出自明・高明《琵琶记・蔡公逼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,比喻有意为难。比喻有意为难。 复制出处:明・高明《琵琶记・蔡公逼试》:“我教你赴选,也只是
详细解释
摇着头,跺着脚。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懊悔的神态。摇着头,跺着脚。非常懊恼或惋惜的神态。 复制出处:明
详细解释
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。出自南朝・梁・刘孝绰《栖隐寺碑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人的言语。苦语:逆耳的忠言;软言:委婉的话。指善意规劝人的各种话语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指一举一动。出自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一。指一举一动。 复制出处:赵树理《小二黑结婚》一:“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,当年做过生意,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,看一看黄道黑道。”
详细解释
代人做事或写文章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请人代做。捉刀:指代人作文。代人做事或写文章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
详细解释
指清明旷达,超脱于世俗之外。出自南朝・梁・沈约《被褐守山东》:欲一去而不还,怅邹衣之未褫。揖林壑之清旷,事氓俗之纷诡。指清明旷达,超脱于世俗之外。 复制出处:南朝・梁・沈约《被褐守山
详细解释
零碎卖米。形容生活困难。出自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8卷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生活艰难。零碎卖米。形容生活困难。 复制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8卷:“
详细解释
受到别人的恩惠。出自元・董解元《西厢记》卷二:崔相姻亲交朋,蒙恩被德。蒙、被:受到。受到别人的恩惠。 复制出处:元・董解元《西厢记》卷二:崔相姻亲交朋,蒙恩被德。
详细解释
用心琢磨,反复锤炼,决定不下来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写作。用心琢磨,反复锤炼,决定不下来。 复制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写作。例子:我们写作经常在一些关键用
详细解释
一半虚伪,一半真实。指真假混杂,难以分辨。出自宋・严羽《沧浪诗话》:但其间半伪半真,尤为淆乱惑人,此深可叹,然具眼者,自默识耳。伪:虚假;真:真实。一半虚伪,一半真实。指真假混杂,难
详细解释
好名声永远流传。出自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好名声永远流传。芳:香,指美名。好名声永远流传。 复制出处:元・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
详细解释
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。出自周・吕尚《金匮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对人的态度。对高贵和卑贱的人态度一样。 复制出处:周・吕尚《金匮》:“敬遇宾客,贵贱无二。”
详细解释
坚固的盔甲,锋利的兵器。比喻精锐部队。出自战国・齐・孙膑《孙膑兵法・客主人分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坚强善战的军队。甲:盔甲;坚:坚固;兵:兵器;利:锋利。坚
详细解释
指推敲文字,雕琢词句。写文章牵强附会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幽明录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作文等。穿:凿。指推敲文字,雕琢词句。写文章牵强附会。 复制出处:南
详细解释
参见[甘拜下风]。伏:屈服。参见[甘拜下风]。 复制
详细解释
见“鳌掷鲸吞”。出自清・宋荦《漫堂说诗》三。一般作定语,用于文章等。见“鳌掷鲸吞”。 复制出处:清・宋荦《漫堂说诗》三:“至于杜之海涵地负,韩之鳌掷鲸呿,尚有所未
详细解释
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。出自明・无名氏《认金梳》第三折。明・汤显祖《牡丹亭》第五十三出:“谁是贼?老大人拿贼见赃,不曾捉奸见床来!”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用于
详细解释
旧称生贵子的吉兆。形容心胸开阔。也比喻光彩夺目。出自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容止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旧称生贵子的吉兆。形容心胸开阔。也比喻光彩夺目
详细解释
指大门上装饰华丽。比喻建筑物堂皇豪华。出自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三:金铺屈曲,玉槛玲珑,映彻辉煌,心目俱夺。金铺:大门上用来衔门环的金属底座,一般为兽形或龙蛇形;屈曲:盘绕。指大门上
详细解释
比喻惹事生非;挑剔冒犯。出自元・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一折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比喻惹事生非;挑剔冒犯。 复制出处:元・郑廷玉《后庭花》第一折:“若有那拿粗挟细踏
详细解释
爱护人才,同情弱者。出自鲁迅《病后杂谈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有同情心。怜:同情。爱护人才,同情弱者。 复制出处:鲁迅《病后杂谈》:“永乐皇帝决不像一位
详细解释
见“食不二味”。出自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生活俭朴。见“食不二味”。 复制出处:《韩诗外传》第八卷:“大侵之礼,君食不兼味,台榭不饰,道路不除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