孟子的相关成语

共 395 个成语_仅随机展示40条

描写孟子的成语有【食前方丈】【以羊易牛】【嗜杀成性】【求全之毁】【放辟邪侈】【守约施搏】【秋毫之末】【习焉不察】【疾首蹙頞】【强而后可】【恻隐之心】【天时地利人和】【钩金舆羽】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】【行不顾言】【舍近图远】【移气养体】【罪人不孥】【鸡鸣狗吠】【仰不愧天】【达则兼善天下】【去而之他】【媒妁之言】【逾墙窥隙】【独行其道】【一曝十寒】【一毫不拔】【来者不拒】【救民水火】【饱食暖衣】【逾墙钻穴】【守望相助】【安富尊荣】【乐善不倦】【以五十步笑百步】【事齐事楚】【父母国】【茫然若失】【晬面盎背】【梓匠轮舆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孟子相关成语

食前方丈

shí qián fāng zhàng

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。形容吃的阔气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谓语,形容吃的阔气。方丈:一丈见方。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

详细解释

以羊易牛

yǐ yáng yì niú

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相互替换。易:更换。用羊来替换牛。比喻用这个代替另一个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嗜杀成性

shì shā chéng xìng

好杀人成了习性。形容极端凶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好战。嗜:爱好。好杀人成了习性。形容极端凶残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

详细解释

求全之毁

qiú quán zhī huǐ

一心想保全声誉,反而受到了毁谤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毁:毁谤。一心想保全声誉,反而受到了毁谤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

详细解释

放辟邪侈

fàng pì xié chǐ

指肆意作恶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肆意作恶。放、侈:放纵;辟、邪:不正派,不正当。指肆意作恶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

详细解释

守约施搏

shǒu yuē shī bó

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谓所操者简易而施与者广大。语本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言近而指远者,善言也;守约而施博者,善道也。”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

详细解释

秋毫之末

qiū háo zhī mò

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秋毫: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。末:末梢;尖端。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。 复制出处:战

详细解释

习焉不察

xī yān bù chá

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,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习:习惯;焉:语气词,有“于此”的意思;察:觉察。指经常

详细解释

疾首蹙頞

jí shǒu cù é

形容厌恶、痛恨的样子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。疾首:头痛;蹙:皱。形容厌恶、痛恨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

详细解释

强而后可

qiǎng ér hòu kě

经强求后才答应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强:硬要,迫使。经强求后才答应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良曰:

详细解释

恻隐之心

cè yǐn zhī xīn

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有同情心。恻:悲伤;隐:伤痛;恻隐:对遭受不幸的人表示同情。指怜悯受苦受难者的心情。

详细解释

天时地利人和

tiān shí dì lì rén hé

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,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。《孙膑兵法・月战》: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,三者不得,虽胜有殃。”一般作主语

详细解释

钩金舆羽

gōu jīn yú yǔ

二者悬殊太大,不可作比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。一般作宾语,指类比失当。二者悬殊太大,不可作比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下》:“金重于羽者,岂谓

详细解释

幼吾幼以及人之幼

yòu wǔ yòu yǐ jí rén zhī yòu

爱护我家里的儿女,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里的儿女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幼:爱护。爱护我

详细解释

行不顾言

xíng bù gù yán

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顾言:顾及自己所说的话。为人处事不守信用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

详细解释

舍近图远

shě jìn tú yuǎn

舍去近处的,追求远处的。形容做事走弯路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上》。《新唐书・武平一传》:若犹未已,则舍近图远,抑慈示严,惟陛下之命。舍去近处的,追求远处的。形容做事走弯路。 复制

详细解释

移气养体

yí qì yǎng tǐ

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。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“孟子

详细解释

罪人不孥

zuì rén bù nú

谓治罪止于本人,不累及妻和子女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孥:妻与子女的统称。谓治罪止于本人,不累及妻和子女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

鸡鸣狗吠

jī míng gǒu fèi

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公孙丑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形容百姓安居乐业。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

详细解释

仰不愧天

yǎng bù kuì tiān

抬头没有对不起天的地方。指自省没有做过不好的事;问心无愧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人公正。仰:抬头;愧:惭愧。抬头没有对不起

详细解释

达则兼善天下

dá zé jiān shàn tiān xià

得志做了大官,就也把天下治理好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达:显贵。得志做了大官,就也把天下治理好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

详细解释

去而之他

qù ér zhī tā

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离娄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去:离开;之:往。离开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去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

详细解释

媒妁之言

méi shuò zhī yán

媒人的介绍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媒人的介绍。媒妁:说合婚姻的人。媒人的介绍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不

详细解释

逾墙窥隙

yú qiáng kuī xì

指男女偷情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男女偷情。指男女偷情。 复制出处: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:“不待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钻穴隙相窥,逾墙

详细解释

独行其道

dú xíng qí dào

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只照自己认为对的去做。道:信念、主张。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

详细解释

一曝十寒

yī pù shí hán

原意是说,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,晒一天,冻十天,也不可能生长。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,一时又懒散,没有恒心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

详细解释

一毫不拔

yī háo bù bá

一根毫毛也不肯拔。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。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:杨子取为我,拔一毛而利天下,不为也。一根毫毛也不肯拔。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。后形容为人

详细解释

来者不拒

lái zhě bù jù

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对于来的人或送来的物品一概不拒绝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

详细解释

救民水火

jiù mín shuǐ huǒ

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灾难深重。救:拯救;水火:水深火热。从水深火热中拯救老百姓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饱食暖衣

bǎo shí nuǎn yī

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形容吃穿不愁。吃的饱;穿的暖;生活富足;无忧无虑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逾墙钻穴

yú qiáng zuàn xué

亦作“逾墙钻蠙”。亦作“逾墙窥蠙”。”后以“逾墙钻穴”指男女偷情。出自语出《孟子・滕文公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亦作“逾墙钻蠙”。亦作“逾墙窥蠙”

详细解释

守望相助

shǒu wàng xiāng zhù

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意外的灾祸,邻近各村落互相警戒,互相援助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褒义。守望:防守了望。为了对付来犯的敌人或

详细解释

安富尊荣

ān fù zūn róng

安定富足,尊贵荣华。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荣华富贵。安:安逸;富:富有;尊:尊贵;荣:荣耀。安定富足,尊

详细解释

乐善不倦

lè shàn bù juàn

乐于坚持做好事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乐于坚持做好事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上》:“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

详细解释

以五十步笑百步

yǐ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

作战时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。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,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上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

详细解释

事齐事楚

shì qí shì chǔ

依附齐国呢?还是依附楚国?比喻处在两强之间,不能得罪任何一方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处理两者关系。事:侍奉;齐、楚:春秋时两大强

详细解释

父母国

fù mǔ guó

指祖国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祖国。指祖国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万章下》:“去鲁,曰:‘迟迟吾行也,去父母国之道也。’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祖

详细解释

茫然若失

máng rán ruò shī

形容精神不集中;若有所失的样子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滕文公上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形容人的心情。茫然:失意的样子;若失: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。形容精神不集

详细解释

晬面盎背

zuì miàn àng bèi

谓德性表现于外,而有温润之貌,敦厚之态。指有德者的仪态。其生色也,睟然见于面,盎于背,施于四体,四体不言而喻。”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一般作宾语、

详细解释

梓匠轮舆

zǐ jiàng lún yú

泛指有手艺的人。出自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工匠。梓匠:木工;轮舆:制车轮和木箱的人。泛指有手艺的人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