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志的成语

共 388 个成语

三国志的成语有【进可替否】【傲慢无礼】【释生取义】【七纵七禽】【比肩齐声】【存亡有分】【二三其节】【世事纷扰】【凌上虐下】【行师动众】【吹毛求瑕】【一座皆惊】【尺枉寻直】【言笑自若】【扶危持倾】【布衣蔬食】【轻财好施】【熊虎之士】【力疾从事】【满身是胆】【得失相半】【谋谟帷幄】【改曲易调】【亲临其境】【面从后言】【博采众议】【青蝇之吊】【偃旗息鼓】【舟水之喻】【才藻艳逸】【粗衣恶食】【明尚夙达】【当今无辈】【如鱼得水】【百里才】【割据称雄】【夹辅之勋】【去邪归正】【不习水土】【休戚共之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三国志相关成语

进可替否

jìn kě tì fǒu

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卢毓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

详细解释

傲慢无礼

ào màn wú lǐ

指态度傲慢,不讲礼貌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三嗣主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补语,指对人的态度。指态度傲慢,不讲礼貌。 复制出处

详细解释

释生取义

shì shēng qǔ yì

犹言舍生取义。出自"""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齐王芳传达室》。"""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。犹言舍生取义。 复制出处:"""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齐王芳传达室》:“[郭

详细解释

七纵七禽

qī zòng qī qín

比喻善于运用策略,使对方心服。亦作“七纵七擒”。出自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,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,又七次释放,终于使孟获心悦诚服。事见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

详细解释

比肩齐声

bǐ jiān qí shēng

比喻地位、声望相等或相近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吾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地位、声望等。比喻地位、声望相等或相近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

详细解释

存亡有分

cún wáng yǒu fèn

人的生死、物的存亡各有定分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陈群传》:长短有命,存亡有分。存:生存;亡:死亡;分:定分。人的生死、物的存亡各有定分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

详细解释

二三其节

èr sān qí jié

三心二意,没有一定的操守。形容心意不专,反复无常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孙盛曰。一般作定语、补语,形容三心二意。二三:指不专一。三心二意

详细解释

世事纷扰

shì shì fēn rǎo

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袁术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局面等。纷扰:纷乱。形容社会情况混乱不堪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

详细解释

凌上虐下

líng shàng nüè xià

欺侮在上的人,虐待在下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后主传》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世。凌:欺负。欺侮在上的人,虐待在下的人。

详细解释

行师动众

xíng shī dòng zhòng

谓指挥大军作战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书・明帝纪》“癸丑,葬高平陵”裴松之注引晋・王沈《魏书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,指大规模行动。谓指挥大军作战。

详细解释

吹毛求瑕

chuī máo qiú xiá

同“吹毛求疵”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步骘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指故意挑剔。同“吹毛求疵”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步骘传》:

详细解释

一座皆惊

yī zuò jiē jīng

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。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

详细解释

尺枉寻直

chǐ wǎng xún zhí

弯曲一尺而使得一寻伸直。比喻微小的让步换来较大的利益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绤正传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劝诫人。枉:弯曲;寻:古长度单位,1寻=8尺;

详细解释

言笑自若

yán xiào zì ruò

谈笑如常,十分镇定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关羽传》。宋・欧阳修《泷冈阡表》:“其后修贬夷陵,太夫人言笑自若。”一般作谓语、状语,指人遇事镇定。谈笑如

详细解释

扶危持倾

fú wēi chí qīng

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,使之转危为安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许靖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时局。扶:帮助;持:握,把握。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,使之转危为安

详细解释

布衣蔬食

bù yī shū shí

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毛玠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,形容生活清苦。蔬食:蔬菜和谷类食物。穿布衣,吃粗粮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
详细解释

轻财好施

qīng cái hǎo shī

指不吝惜钱财,喜好施舍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朱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人很大方。指不吝惜钱财,喜好施舍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

详细解释

熊虎之士

xióng hǔ zhī shì

指勇猛之士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杜畿传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熊虎:猛兽。指勇猛之士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杜畿传》:“方今二贼

详细解释

力疾从事

lì jí cóng shì

形容克服病痛,坚持工作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曹爽传》:臣辄力疾,将兵屯洛水浮桥,伺察非常。力疾:带病坚持。形容克服病痛,坚持工作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曹爽传》

详细解释

满身是胆

mǎn shēn shì dǎn

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书・赵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先主明旦自来,至云营围视昨战处。曰:‘子龙一身都是胆也!’形容胆量大,无所畏惧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

详细解释

得失相半

dé shī xiāng bàn

指利与弊同时存在,不相上下,基本相等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全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不相上下。指利与弊同时存在,不相上下,基本相等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

详细解释

谋谟帷幄

móu mó wéi wò

犹言运筹帷幄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钟会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犹言运筹帷幄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钟会传》:“景王薨于许昌,文王

详细解释

改曲易调

gǎi qǔ yì diào

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蒋济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行为等。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蒋济传》

详细解释

亲临其境

qīn lín qí jìng

亲自到了那个地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亲自参加。临:到;境:境界,地方。亲自到了那个地方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

详细解释

面从后言

miàn cóng hòu yán

当面顺从,背后乱说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蒋婉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人表里不一。从:听从,顺从。当面顺从,背后乱说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

详细解释

博采众议

bó cǎi zhòng yì

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登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广泛听取意见。博:广;议:建议。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

详细解释

青蝇之吊

qīng yíng zhī diào

死后只有青蝇来吊。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书・虞翻传》裴松之注引《虞翻别传》。死后只有青蝇来吊。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

详细解释

偃旗息鼓

yǎn qí xī gǔ

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赵云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赵云别传》:“云入营,更大开门,偃旗息鼓,公军疑云

详细解释

舟水之喻

zhōu shuǐ zhī yù

对船和水的比喻,即水可以载舟,也可覆舟。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,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基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比喻句。舟

详细解释

才藻艳逸

cái zǎo yàn yì

才华华美超逸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王粲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才华。才藻:才情和文采,才华;艳:华美;逸;超逸。才华华美超逸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

详细解释

粗衣恶食

cū yī è shí

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魏志・司马朗传》:“虽在军旅,常粗衣恶食,俭以率下。一般作定语、宾语,指生活艰苦。粗劣的衣食。形容生活俭朴。

详细解释

明尚夙达

míng shàng sù dá

明智的人贵在事先估计事物发展的趋势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刘封传》:夫智贵免祸,明尚夙达,仆揆汉中王虑定于内,疑生于外矣。夙:早;达:对事理了解透彻。明智的人贵在事先估计事物

详细解释

当今无辈

dāng jīn wú bèi

目前没人能比得上。辈,比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张温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称赞别人。目前没人能比得上。辈,比。 复制出处: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

详细解释

如鱼得水

rú yú dé shuǐ

好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诸葛亮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补语,含褒义。好像鱼得到水一样。比

详细解释

百里才

bǎi lǐ cái

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庞统传》。一般作宾语,称才能平常的人。百里:方圆百里之地;才:才能。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。 复制出处:晋・陈寿《三国

详细解释

割据称雄

gē jù chēng xióng

以武力割占部分地区,在一国之内形成对抗的局面,以称雄一方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孙皓传》裴松之注引《江表传》:皓将败,与舅何植书曰:‘昔大皇帝以神武之略,奋三千之卒,割据江南

详细解释

夹辅之勋

jiā fǔ zhī xūn

辅佐天子的功勋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吴主传》:故叔旦有夹辅之勋,太公有鹰扬之功,并启土宇,并受备物,所以表章元功,殊异贤哲也。辅:辅佐;勋:功勋。辅佐天子的功勋。 复制出处:西

详细解释

去邪归正

qù xié guī zhèng

指去掉邪恶,归于正道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后主传》。裴松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载后主刘禅诏曰:“有能弃邪从正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

详细解释

不习水土

bù xí shuǐ tǔ

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。出自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吴志・周瑜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同“不服水土”。习:习惯,适应。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。

详细解释

休戚共之

xiū qī gòng zhī

忧喜、福祸彼此共同承担。形容关系密切,利害相同。出自西晋・陈寿《三国志・蜀志・费祎传》:且王与君侯,譬犹一体,同休等戚,祸福共之,愚为君侯,不宜计官号之高下,爵禄之多少为意也。忧喜、福
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