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指封在锦囊中的神机妙策;现比喻能及时解决危急或疑难问题的好办法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4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俏皮、讥讽语句中。锦:有彩
详细解释
后悔已来不及了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8回;“于是即令人往探之,果是虚营,只插着数十面旌旗,兵已去了二日也。曹真懊悔无及。”一般作谓语,指事后的态度。后悔已
详细解释
态度傲慢,对人不讲礼节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3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的修养。态度傲慢,对人不讲礼节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3回:“自襄阳
详细解释
蔑视他人之词。谓鄙陋卑微之徒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口语。蔑视他人之词。谓鄙陋卑微之徒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
详细解释
见“赏功罚罪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赏功罚罪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:“吾人奉命讨之,诸
详细解释
礼节繁复仪式过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繁:多而杂。礼节繁复仪式过多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:“
详细解释
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7回。一般作宾语,称才能平常的人。百里:方圆百里之地;才:才能。指能治理方圆百里地区的人才。 复制出处:明
详细解释
军队中年老、体弱、伤残的士兵。指军队中丧失战斗力的部分。也比喻年老体弱、能力很差的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2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含贬义。军队中年
详细解释
引来老虎,保卫自己。比喻企图依仗恶人,结果反受其害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六十三回。一般作定语,指人的选择不当。引:招引。引来老虎,保卫自己。比喻企图依
详细解释
假装败下阵来,引人上当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假装战败。佯、诈:假装。假装败下阵来,引人上当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
详细解释
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8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用于至亲。骨肉: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关系;恩:亲爱。比喻至亲之间的深厚感情。 复制
详细解释
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才能出众的人。旷世:绝代;空前。逸才:超人的才智。当代少见的出众的才能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
详细解释
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先进人物的集会。借指英雄人物或先进人物的集会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5回:“此
详细解释
储存粮食和草料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备战。储存粮食和草料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回:“此去有山,名天荡
详细解释
指辅佐帝王的重臣。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6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助手与亲信。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;心腹:亲信。指辅佐帝王
详细解释
刚得到又失去了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事物等。复:又,再。刚得到又失去了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六回:“孔明
详细解释
瞪大眼睛,咬紧牙关。形容愤恨之极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形容愤恨之极。瞪大眼睛,咬紧牙关。形容愤恨之极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
详细解释
四面战鼓响起,声势浩大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战争等。鼓噪:鸣鼓喧哗。四面战鼓响起,声势浩大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:“如遇
详细解释
军队打败仗,将官阵亡。形容作战失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状语,指失败。兵:军队。军队打败仗,将官阵亡。形容作战失败。 复
详细解释
史鱼历尽节操。形容坚持操守,忠贞不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3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史鱼:名鲉,字子鱼,春秋卫国大夫,以直谏著名;历:历尽;节:节
详细解释
比喻一个集体没有带头的就行动不起来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18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口语。行:走。比喻一个集体没有带头的就行动不起来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
详细解释
指到任何地方都能有所得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公抱匡济之才,何往不利?指到任何地方都能有所得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公抱匡济之才,何往不利?
详细解释
舍弃恩德,断绝道义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交往等。舍弃恩德,断绝道义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六回:“
详细解释
焦急不安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5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人心事多。宁:安宁,安定。焦急不安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85回:“朕心绪不宁,教
详细解释
表示无力反抗,或脱逃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不抵抗。表示无力反抗,或脱逃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四回:“吾
详细解释
见“扬威曜武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,用于处事。见“扬威曜武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九十七回:“臣已有退
详细解释
见“掌上观纹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比喻句。见“掌上观纹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十七回:“曹操、孙
详细解释
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。一般作宾语,指栖身的地方。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0回:“近闻刘景
详细解释
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真心话。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5回:“
详细解释
用蛋去抵挡石头,比喻不自量力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七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自取灭亡。用蛋去抵挡石头,比喻不自量力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
详细解释
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5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割掉胡须,丢掉外袍。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
详细解释
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,孩子似的红润的面色。形容老年人气色好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5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含褒义。颜:脸色。仙鹤羽毛似雪白的头发,孩子
详细解释
计划安排事情是属于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。一般作分句,常与成事在天连用。谋:谋划;安排。计划安排事情是属于人的能力范围之内的。 复制
详细解释
指开创帝业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指开创帝业。指开创帝业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4回:“吾等自随孙将军开基创业
详细解释
比喻有些许长处。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十三回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作谦词。比喻有些许长处。这是认为自己有才能的谦虚说法。 复
详细解释
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六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由于私情而废弃公务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六回:“晃回顾众
详细解释
任意胡作非为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20回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任意胡作非为。恣意:任意;随意;妄为:胡作非为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20回
详细解释
胸怀狭窄,见识浅陋愚拙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7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为人。偏怀:胸怀狭窄;戆:愚拙。胸怀狭窄,见识浅陋愚拙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
详细解释
谓对人表面上简易,而内心明察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处世。谓对人表面上简易,而内心明察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
详细解释
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。出自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:袁绍父子胆丧心惊,奔入旧寨。形容内心盐分惊慌恐惧。 复制出处: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一回:袁绍父子胆丧心惊,奔入旧寨
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