吕氏春秋的成语

共 137 个成语

吕氏春秋的成语有【恣睢自用】【兔死凫举】【户枢不蠹】【舍本事末】【亡国之主】【选士厉兵】【一网无遗】【癣疥之疾】【治乱存亡】【寡不胜众】【疑心杀子】【尺之木必有节目】【三豕涉河】【侈衣美食】【黄羊任人】【以白为黑】【五藏六府】【类同相召】【种麦得麦】【一噎止餐】【殃及池鱼】【大匠不斫】【天子无戏言】【言意相离】【荆人涉澭】【早朝晏罢】【至仁忘仁】【九战九胜】【因噎去食】【纲举目张】【殚智竭力】【以汤止沸】【必不挠北】【至智弃智】【名不徒显】【疥癣之病】【饰非遂过】【变容改俗】【牛角之歌】【动必缘义】等。
以下是这些成语的详细列表。

吕氏春秋相关成语

恣睢自用

zì suī zì yòng

指狂妄、凶暴、自以为是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怀宠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恣睢:狂暴;自用:自以为是。指狂妄、凶暴、自以为是。 复制出处:战国

详细解释

兔死凫举

tǔ sǐ fú jǔ

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。象兔敢奔跑,象野鸭急飞。比喻行动迅速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论威》:“知其不可久处,则知所兔起凫举,死 之地矣。”

详细解释

户枢不蠹

hù shū bù dù

指门的转轴;不会被虫蛀蚀。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比喻人经常运动可以强身。枢:门上的转轴;蠹:蛀。

详细解释

舍本事末

shě běn shì mò

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。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,而在枝节上用功夫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上农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用于处事。舍:舍弃;事:从事。指舍

详细解释

亡国之主

wáng guó zhī zhǔ

亡国时的君主,即最后一代君王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谨听》:亡国之主反此,乃自贤而少人。主:君主。亡国时的君主,即最后一代君王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谨听》:亡国之主反此,乃自贤而少人。例

详细解释

选士厉兵

xuǎn shì lì bīng

挑选士兵,磨利武器。指做好战前准备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孟秋纪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军事等。士:军士;厉:磨;兵:武器。挑选士兵,磨利武器。指

详细解释

一网无遗

yī wǎng wú yí

用一个网把鸟全部抓住。比喻一个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彻底肃清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异用》:汤见祝网者,置四面,其祝曰:‘从天坠者,从地出者,从四方来者,皆离吾网。’汤曰:‘嘻!尽之矣。非桀其孰为此

详细解释

癣疥之疾

xuǎn jiè zhī jí

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。也比喻容易解决的小问题或为害尚轻的小祸害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直谏》。一般作宾语,用于书面语。形容无关紧要的小毛病。也比喻容易

详细解释

治乱存亡

zhì luàn cún wáng

安定、祸乱、存续、灭亡,指国运的各种情况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微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安定、祸乱、存续、灭亡,指国运的各种情况

详细解释

寡不胜众

guǎ bù shèng zhòng

同“寡不敌众”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壅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战争等。同“寡不敌众”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壅塞》:“非直士其孰能不阿主,世之直士,其寡

详细解释

疑心杀子

yí xīn shā zǐ

因怀疑而杀死亲生儿子。比喻对既象又不象的现象不做调查,只凭主观怀疑着手处理,酿成大错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慎行论・疑似》:丈人望其真子,拨剑而刺之。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,而杀其真子。因怀疑而杀

详细解释

尺之木必有节目

chǐ zhī mù bì yǒu jié mù

一尺长的木头也有节疤。比喻事物各有所短,不可能十全十美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举难》:尺之木必有节目,寸之玉必有瑕瓋。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,故择务而贵取一也。一尺长的木

详细解释

三豕涉河

sān shǐ shè hé

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察传》:“子夏之晋,过

详细解释

侈衣美食

chǐ yī měi shí

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精通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用于生活。侈衣,华美的衣服;美食,鲜美的食物。言衣食俱精。 复制出处:《

详细解释

黄羊任人

huáng yáng rèn rén

比喻大公无私、任人唯贤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指任人唯贤。比喻大公无私、任人唯贤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》:

详细解释

以白为黑

yǐ bái wéi hēi

谓颠倒是非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谓颠倒是非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应同》:“故君虽尊,以白为黑,臣不能听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

详细解释

五藏六府

wǔ cáng liù fǔ

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达郁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亦作“五脏六腑”。指体内全部器官。五藏:心、肺、脾、肝、

详细解释

类同相召

lèi tóng xiāng zhāo

同类者相互招引、呼应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召类》:类同相召,气同则合,声比则应。召:召唤。同类者相互招引、呼应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召类》:类同相召,气同则合,声比则应。

详细解释

种麦得麦

zhòng mài dé mài

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用民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,指因果关系。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。 复制出

详细解释

一噎止餐

yī yē zhǐ cān

犹因噎废食。”。出自语出《吕氏春秋・荡兵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犹因噎废食。语本《吕氏春秋荡兵》:“夫有以饐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”。 复制出处:

详细解释

殃及池鱼

yāng jí chí yú

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必己》。一般作谓语,含贬义。比喻无缘无故地遭受祸害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必己》:“宋桓司马

详细解释

大匠不斫

dà jiàng bù zhuó

高明的匠人不用斧头砍削。比喻居高位的人不逞小智,不代下司职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贵公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。大匠: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;斫

详细解释

天子无戏言

tiān zǐ wú xì yán

指帝王说话算数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、分句,指言出必行。指帝王说话算数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重言》:“天子

详细解释

言意相离

yán yì xiāng lí

语言和思想相分离。比喻说的与想的不一致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离谓》:言意相离,凶也。语言和思想相分离。比喻说的与想的不一致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离谓》:言意相离,凶也。

详细解释

荆人涉澭

jīng rén shè yōng

楚国人过澭水。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,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察今》:“荆人欲袭宋,使人先表澭水。澭水暴益,荆人弗知,循表而夜涉,溺死

详细解释

早朝晏罢

zǎo cháo yàn bà

很早上朝,很迟退朝。谓勤于政事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禁塞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很早上朝,很迟退朝。谓勤于政事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禁塞》:“早朝晏罢

详细解释

至仁忘仁

zhì rén wàng rén

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。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任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至仁:最大的仁德。指仁到了极点反

详细解释

九战九胜

jiǔ zhàn jiǔ shèng

形容每战必胜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九战九胜,追北千里。形容每战必胜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首时》:九战九胜,追北千里。例子:《清史稿列传二》:从郑亲王济尔哈朗略锦州、松山、杏山

详细解释

因噎去食

yīn yē qù shí

原意是说,因为有人吃饭噎死了,就想让天下人都不吃饭,这太荒谬了。比喻要做的事情由于出了点小毛病或怕出问题就索性不去干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荡兵》:夫有以噎死者,欲禁天下之食,悖。原意是说,因

详细解释

纲举目张

gāng jǔ mù zhāng

纲;鱼网上的总绳;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。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;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。也比喻条理分明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用民》。汉・郑玄《序》:“举一纲

详细解释

殚智竭力

dān zhì jié lì

用尽智能和力量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犯危行苦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指尽心尽力。殚:竭尽。用尽智能和力量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

详细解释

以汤止沸

yǐ tāng zhǐ fèi

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。比喻处理问题方法不对,反而助长其气势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尽数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定语,含贬义。用开水去制止水的沸腾。比喻处理问题

详细解释

必不挠北

bì bù náo běi

必定不会失败。出自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忠廉》。一般作谓语,指一定胜利。挠北:败北,作战失败。必定不会失败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忠廉》:“若此人

详细解释

至智弃智

zhì zhì qì zhì

智慧达到极点,就可舍弃智慧不用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任数》。一般作宾语、定语,用于书面语。智慧达到极点,就可舍弃智慧不用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

详细解释

名不徒显

míng bù tú xiǎn

名望不会轻易得来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期贤》:凡国不徒安,名不徒显,必得贤士。徒:空;显:显露。名望不会轻易得来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期贤》:凡国不徒安,名不徒显,必得贤士。

详细解释

疥癣之病

jiè xuǎn zhī bìng

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直谏》。一般作主语、宾语,指无关紧要的东西。疥癣:一种皮肤病。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

详细解释

饰非遂过

shì fēi suì guò

粉饰错误,养成过失。出自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审应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,用于处事等。粉饰错误,养成过失。 复制出处:战国・卫・吕不韦《吕氏春秋・审应

详细解释

变容改俗

biàn róng gǎi sú

指改变风貌习俗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上德》。一般作谓语、宾语,指改变习惯。指改变风貌习俗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上德》:“教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,此之谓顺情。”

详细解释

牛角之歌

niú jiǎo zhī gē

后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。出自春秋时,宁戚很穷,想见齐桓公而出仕,一天,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,在车下喂牛,“扣牛角疾歌”。桓公闻而赞其为“非常人”,命后车载之,拜

详细解释

动必缘义

dòng bù yuán yì

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。出自《吕氏春秋・高义》:君子之自行也,动必缘义,和必诚义,俗虽谓之穷,通也。缘:顺着,沿着;义:道义。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。 复制出处:《吕氏春秋・高

详细解释